查看原文
其他

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《短文两篇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

试题库大
2024-09-07

要免费试题,请关注试题大仓库!凡所应有,无所不有,是我们的目标。初中语文小学试题初中试题中考试题!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。

往期推荐

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《卖油翁》知识点+图文解读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《台阶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《台阶》知识点+图文解读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《老王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《老王》知识点+图文解读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《阿长与〈 山海经 〉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《阿长与〈 山海经 〉》知识点+图文解读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《木兰诗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《木兰诗》知识点+图文解读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《土地的誓言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《土地的誓言》知识点+图文解读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《老山界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《老山界》知识点+图文解读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《黄河颂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《黄河颂》知识点+图文解读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《孙权劝学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《孙权劝学》知识点+图文解读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《回忆鲁迅先生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

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《回忆鲁迅先生》知识点+图文解读

寒假预习 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《说和做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

寒假预习 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《说和做》知识点+图文解读

寒假预习 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《邓稼先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

寒假预习 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《邓稼先》知识点+图文解读

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电子课本

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电子课本

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电子课本


同步练习




一、基础精练

1.给加点的字注音。

淤泥(  )  濯(  )  案牍(  )  

亵玩(  )  鲜有闻(  )

2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。

(1)有仙则名(    )  

(2)惟吾德馨(    )

(3)往来无白丁(    )  

(4)无案牍之劳形(    )

(5)濯清涟而不妖(    )  

(6)不可亵玩(    )

(7)宜乎众矣  (    )  

(8)亭亭净植  (    )

3.下列句子中,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(  )

A.山不/在高,有仙/则名          

B.苔痕/上阶/绿,草色/入帘/青

C.无/丝竹之乱耳,无/案牍之劳形  

D.南阳/诸葛庐,西蜀/子云亭

4.下列语句中的“之”与“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”一句中“之”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  )

A.无丝竹之乱耳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B.而两狼之并驱如故

C.何陋之有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D.禽兽之变诈几何哉

5.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  )

A.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 

B.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

C.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       

D.可以调素琴 徐喷以烟

6.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(  )

A.有仙则名         B.不蔓不枝      

C.苔痕上阶绿      D.无丝竹之乱耳

7.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(  )

A.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”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、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。

B.“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”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。

C.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”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。

D.文章举诸葛庐、子云亭的例子,是为了说明“陋室”不陋的道理。

二、考试链接 

(一)
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孔子云:何陋之有?

8.解释文中加点的词。

(1)灵(    )  

(2)鸿儒(    )  

(3)调(    )  

(4)劳形(    )

9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。

(1)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(2)孔子云:何陋之有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0.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。

(1)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:         。

(2)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:           。

11.结合全文思考,文章写“诸葛庐”“子云亭”有什么作用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2.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。请仿照(1)句的批注,任选一个角度为(2)句在括号内作批注。

(1)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(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。)

(2)孔子云:何陋之有?(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)

(二)

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
13.解释文中加点的词。

(1)蕃(    )  

(2)濯(    )  

(3)蔓(    )

(4)益(    )  

(5)植(    )  

(6)鲜(    )

14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。

(1)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(2)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5.用原文回答。

(1)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:       。

(2)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。

(3)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:__________。

16.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(或:托物言志)的写法,用“莲花”比喻“君子”_______的高尚品格。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,也用到了这种手法,如李白在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诗中用“________,_______”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;李商隐在《无题》诗中用“___________,__________”表达了坚贞的爱情;龚自珍在《己亥杂诗(其五)》中,用“____________,__________”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、不甘沉沦,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。

17.荀子说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(黑泥),与之俱黑”,而周敦颐则说莲“出淤泥而不染”。围绕“环境与人”的关系,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三、拓展迁移 

(一)兰之味

兰之味,非可逼而取①也。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,纯以情韵胜。氲氲无所②,故称瑞③耳。体兼彩④,而不极于色,令人览之有馀,而名之不可;即善绘者以意取似,莫能肖也。其真文王、孔子、屈原之徒,不可得而亲,不可得而疏者耶?(选自张大复《梅花草堂集》)

【注释】①取:嗅取(兰的香味)。②氲氲(yūn yūn)无所:弥漫飘忽,没有一定的地方。③瑞:吉,善。④兼彩:兼有各种颜色。

18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。

(1)而名之不可(    )

(2)莫能肖也(    )

19.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中“逼”字有以下几个义项。根据上下文,“非可逼而取也”中“逼”最恰当的解释是(  )

A.强迫          B.接近,迫近        

C.狭窄         D.威胁

20.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(  )

A.体兼彩,而不极于色  出淤泥而不染

B.纯以情韵胜  其诗以养父母、收族为意

C.花之富贵者也 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

D.其真文王、孔子、屈原之徒  其子好骑

21.同为花中君子,莲与兰有相通之处,请从《爱莲说》《兰之味》两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。

香味:莲——______________;兰——氲氲无所。

品位:莲——可远观而不可亵玩;兰—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22.《爱莲说》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,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;本文将兰比作“文王、孔子、屈原之徒”,让我们领悟到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性。

(二)

【甲】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(选自《爱莲说》)

【乙】蓉少时,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。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,辄起绕室以旋。室有洼,径尺,浸淫②日广。每履之,足苦踬③焉。既久而遂安之。

一日,父来室中,语之,顾而笑曰:“一室之不治,何以天下家国为?”命童子取土平之。后蓉复履其地,蹶然以惊,如土忽隆起者;俯视,地坦然,则既平矣。已而复然,又久而后安之。

噫!习之中人④甚矣哉!足之履平地,而不与洼适也;及其久,则洼者若平;至使久而即乎其故,则反窒焉而不宁。故君子之学,贵乎慎始。        (选自[清]刘蓉《习惯说》)

【注释】①养晦堂:刘蓉居室名。②浸淫:渐渐扩展。③踬:跌绊。④习之中人: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。

23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  )

A.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(增加)         

B.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(少)

C.每履之,足苦踬焉(踩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D.父来室中,语之(告诉)

24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。

(1)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(2)顾而笑曰:“一室之不治,何以天下家国为?”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5.用“/”给【乙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。(限标两处,不含句末)

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。

26.【甲】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,作者在文中表达的“志”是:____________。【乙】文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,这个道理是:______________。

四、课文链接 

成圣说

学圣人不是口头说说就行了,而是务求实际,尽量努力学善;要乐于听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;还要知耻,无耻的人可以干尽坏事而不知错。

何谓“初圣人”

圣人是具备了“诚”的人。“诚”是太极之理,是纯粹至善的东西,蕴藏在宇宙太极之中。

圣人能确立“中正仁义”,能不陷入邪恶。

要成为圣人,首先要“静”。唯有“无欲”,才能做到“静”。不仅要无欲,而且要能“思”。能思想才能有智慧,有智慧才能通达一切,才能成为圣人。能思还要慎动,对于自己的行为要谨慎,始终要依正道而行,坚守“中正仁义”。

何谓“中圣人”

除了自修,还要教育人们去恶存善。人性天生是纯善的,但是人长大后,有了思想和情感,有了欲望,内心开始动摇,就产生了善恶之分。

人天生之性,有过有不及,不能恰到好处,需要圣人引导,才能让大家丢弃错误,走上正确的道路,进而达到发而中节、无过无不及的中和境界。

而圣人至公无私,能够为人类的至高道德标准立下标杆,引导人类脱离恶的一面而走向善的一面。

圣人以“中正仁义”为做人标准,又立师道以教化众人。师道立,则众人皆向善;善人多了,则“朝廷正而天下治”了。

这样坚持下去,时日久了,就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了。

何又谓“至圣人”

人性有五品,即刚善、刚恶、柔善、柔恶和适中;适中是最完善的人性,其余诸品皆有缺陷。只有达到“至诚”境界,人性才能完善。因为“诚”源于宇宙的本原,体现太极的道德本质,是“五常”(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)的根本,是行为的渊源,是圣人立身之德。达到“诚”,则进入至高至善的道德境界,成为至圣。

惩忿窒欲,迁善改过,从寡欲达到无欲。无私无欲,便成为至圣。这样的圣人,便可与天地之德、日月之光明、四时运行之序、鬼神作凶吉等最高法则相符合。



参考答案

短文两篇

1.yū  zhuó  dú  xiè  xiǎn  

2.

(1)出名,有名  

(2)能散布很远的香气,这里指德行美好 

(3)平民,指没有功名的人  

(4)指官府文书  

(5)过分艳丽  

(6)靠近玩弄  

(7)应当  

(8)耸立的样子  

3.A  

4.D

(解析:例句中的“之”为“结构助词,的”;A、B中的“之”是“助词,取消句子独立性”;C中的“之”为“宾语前置的标志”。)  

5.C

(解析:C中的“则”都是“就”;A中的“是”分别是“表判断”“这样”;B中的“之”分别是“助词,取消句子独立性”“到,往”;D中的“以”分别是“来,用来”“用”。)  

6.D

(解析:D中的“乱”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,其余是名词用作动词。)    

7.A  

8.

(1)灵验  

(2)博学的人  

(3)调弄  

(4)劳神伤身  

9.

(1)这是简陋的屋舍,只因我(住屋的人)的品德好(就不感到简陋了)。 

(2)孔子说:有什么简陋的呢? 

10.

(1)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  

(2)惟吾德馨  

11.示例: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,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较,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。  

12.

示例一:反问句式,突出主旨。 

示例二:引用孔子的言论,强调陋室不陋。  

示例三:把“陋”放在“有”前,强调陋室不陋。 

13.

(1)多  

(2)洗  

(3)生藤蔓  

(4)更加  

(5)竖立  

(6)少  

14.

(1)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(污秽),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。 

(2)对于菊花的爱好,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传闻了。对于莲花的爱好,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?

15.

(1)出淤泥而不染  

(2)香远益清  

(3)莲,花之君子者也  

16.不追求富贵名利,安贫乐道,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,保持坚贞气节  我寄愁心与明月  随君直到夜郎西  春蚕到死丝方尽  蜡炬成灰泪始干  落红不是无情物  化作春泥更护花  

17.

荀子:环境可以改变人。

周敦颐: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。 

18.

(1)说出  

(2)酷似,逼真(或:相似)  

19.B  

20.A

(解析:A中的“而”都是“表转折的连词,但是”;B中的“以”分别是“凭借”“把”;C中的“之”分别是“的”“到,往”;D中的“其”分别是“加强语气的助词”“他的”。)  

21.香远益清  不可得而亲,不可得而疏  

22.洁身自好、高洁

【参考译文】

兰花的香气,不是可以逼近闻嗅品赏的。大概(它的香气)似有似无,忽远忽近,时断时续,飘缈萦回,纯粹凭借情致韵味胜出。(兰花的香气)弥漫飘忽,没有一定的地方,所以称(它是)吉祥。(兰花)本身兼有各种颜色,但(它的色彩素淡清纯、含蓄温润,)绝不是姹紫嫣红、艳丽炫目的颜色,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和心灵的愉悦感受,却又难以(用语言来)表达这种感受;(兰花的形态意趣,)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,也只能凭(自己的)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,不能完全表现。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、孔夫子、屈原大夫一类人,不可以得到后过于亲昵不庄重,也不可以得到后疏远不重视吧?

23.A  

24.

(1)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(污秽),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。 

(2)(父亲)回头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说:“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,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?”

 25.俯而读/仰而思/思有弗得。 

26.不慕名利、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 君子之学,贵乎慎始

【乙文参考译文】

我年少时,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。(我)低下头就读书,(遇到不懂的地方就)仰头思索,想不出答案,便站起来绕着屋内踱来踱去。这屋有处坑洼,直径一尺,渐渐侵蚀扩展。每次踩到这里,(我)总要被绊一下。时间一长也习惯了。

一天,父亲来到屋子里,找我谈话,回头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说:“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,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?”(随后)叫仆童将坑洼填平。(父亲走后,)我又在屋里踱起步来,走到原来坑洼处,心里一惊,感觉地面突然凸起(一块);低头看,地面却是平平坦坦的。我像这样走了许多天才又渐渐习惯起来。

唉!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是非常厉害的啊!脚踏在平地上,便不能适应坑洼;时间久了,洼地就仿佛平了;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,恢复原来的状态,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。因此君子求学,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。


●● END ●

文章来源:

本文系转载,原作者:告知帮您署

本文由公众号试题库大(stkuda)编辑,转载请注明出处) 

致原创作者: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,应系第三方原因,请联系,马上删除!谢谢!

投稿:1806373970@qq.com;商务合作:QQ1806373970


长按二维码关注初中试题库大(stkuda)公众号


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(stzuowen)

关注小学满分100公众号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试题库大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